中新網廣東新聞5月5日電 題:聞名海內外的梅州客家菜 帶動村民走向“致富路” 中新網記者 王堅 “現如今,客家鹽焗雞、客家娘酒雞、梅菜扣肉、臘肉等一批客家菜預制菜,正不斷走向百姓餐桌!庇兄懊分菔罂图也嗣麕煛薄懊分菖腼兇髱煛狈Q號的廣東梅州名廚陳嘉慶日前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這樣表示,預制菜助力客家菜快速發展,也推動了上下游產業發展,帶當地民眾走上“致富路”。 梅州是廣東唯一全域屬原中央蘇區范圍的地級市。依托“世界客都”“華僑之鄉”的客僑歷史文化底蘊,以及國家森林城市的生態環境稟賦,近年來,梅州探索出一條“紅色+古色+綠色”融合的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之路,其中,客家菜成為了民眾創收、增收的“法寶”之一。 在梅州,作為粵菜三大組成菜系之一的客家菜以其獨特的飲食文化魅力,吸引著全球客家人的“尋味”目光。梅州客家菜,是客家這支獨特的民系在求生求變的過程中生存智慧的味覺體現。 目前,全世界約有1億客家人,分布在中國各地的客家人逾5000萬人,廣東省內約1500萬人。梅州正抓住農產品“預制菜化”新風口,積極打造梅州客家菜預制菜特色品牌,面向全球講述梅州客家菜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。 “‘厚和濃’不是說像以前一樣又咸又膩,而是說由我們土生土長的客家食材烹調出來的主料原生香味!标惣螒c解釋道,客家人喜歡吃素、吃野、吃粗、吃雜,客家飲食亦突出主料、樸素實在、注重養生、原汁原味。 陳嘉慶告訴記者:“客家菜一直在精益求精,比如紅燜肉以前做得粗獷、大塊,如今改善了烹飪條件,不僅能做到精致工整、色澤鮮美,讓人看了有食欲,同時還提升了口感使之更為細膩! 客家鹽焗雞、客家娘酒雞、梅菜扣肉、焦葉粄……豐富又精巧的客家菜肴多次在香港馬會美食節上大放異彩,慕名而來的海內外食客絡繹不絕。 “2015年,我們代表中國客家菜之鄉,受香港馬會邀請過去參加美食節!标惣螒c回憶道,客家菜一到美食節上便大受歡迎,“很多知名人士也排著隊來吃,客人太多,從早上八點到晚上八點我們一直在忙! 作為梅州客家菜的代表之一,陳嘉慶的飯店也得到了海內外食客的廣泛點贊,成為了不少客家華人華僑回鄉尋味的首選。 這些顧客思鄉的情愫啟發了陳嘉慶,他可以用“預制菜”的形式,將客家風味送到世界各地,送到那些沒能回鄉尋味的客家人面前!霸诿分,我們是最早做預制菜的餐廳之一!标惣螒c說。 但一道客家菜想成為一份方便即食的預制菜,其中過程并不容易!霸谪撠熝邪l預制菜品時,試菜常常要幾十次甚至上百次,確定好制作比例后,研發人員再試吃幾個月,確定口味和食品安全性均沒有問題,這道菜才能和廣大消費者見面!标惣螒c的師父——中國烹飪大師、國家高級烹調技師陳鋼文說。 “我在研發預制菜過程中發現,不是所有菜品都適合做預制菜,比如炒菜就很容易‘色香味俱無’!辈贿^付出終究得到了回報,如今陳嘉慶已經研發了十幾道預制菜,不僅品質過硬,菜品銷量也很喜人。 陳嘉慶無不自豪地表示,由于能對預制菜進行精準的質量把關,貼合年輕顧客的生活方式,還打破了美食存放的時間與空間限制,使得訂單紛至沓來,還有一些海外的食客托梅州的親朋幫忙購買。 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研究生處處長、食品科學與工程教授白衛東認為,客家菜豐富的飲食文化和烹飪技巧,為其在預制菜賽道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礎。 在蕉嶺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內,一片嫩綠的秧苗正在田里沐浴著明媚的春光,茁壯成長;在梅江區強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里,青綠的蔬菜長勢喜人;在興寧市金綠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乳鴿養殖基地,鴿群在籠里展翅撲騰……一件件原生態農產品成為預制菜不可或缺的優質原材料。 據了解,截至今年1月,梅州已培育了217個“粵字號”農業品牌,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49家,粵港澳大灣區“菜籃子”生產基地及加工企業102個,培育了一大批從事客家鹽焗食品、鴿子、梅菜扣肉、臘肉等客家預制菜生產的規;髽I。 近年來,中國預制菜行業加快發展、勢頭迅猛。梅州也結合當地現有資源優勢,商討籌建梅州客家菜預制菜產業聯盟,致力于將粵港澳大灣區“菜籃子”供應基地打造成“菜盤子”,帶動更多村民致富。(完) |